你未看到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,你来看此花时,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,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——-王阳明
现在再看王阳明的这句话,可以联想到量子力学,量子纠缠和薛定鄂的猫。
所以说古时候的先哲们是很有智慧的,特别是中国的老子、庄子、王阳明等人。
有些事物在那个年代的确不能找到一个科学的解释,
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思想,用另一种哲学(道、心学)去解释和想像。
就好比勾股定理在没有阿拉伯数字、几何、现代数学等的表现形式下,古人仍然使用中国的汉字解释了出来。
假设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,没有阿拉伯数字和字母这类知识的情况下,我怀疑中国仍有可能将计算机制造出来,使用的可能就是太极的阴阳(周易的阳爻和阴爻)来代表数字0和1。
所以古时候有一部分对大自然敬畏的迷信,风俗,风水,合乎规律,合乎情理,自然的(道)人们去遵循它,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比如说,一个浅显易见的,雷雨天我们不用先知道电的原理,就会懂得要避,而且不能在高处在树下之类。
另外一些不浅显易见,玄之又玄的。我们不用急着否定它,当然也不能尽信,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,以前通的到现在未必通。
但至少抱有敬畏和思考的态度是必要的。
说回心外无花这句话。
是不是和科学界谈论的量子叠加态很一致,这花存在“寂灭”和“明白起来”两种状态。
当然哲学的表现方法不需要像科学那样严谨,不需要还额外说明除了我之外没有任何观察者(盒子中的花)“我”充当一个观察者,重点在我,重点在我的“心”;
听起来似乎有点唯心,但实际心学并不是唯心的,同样“格物致知”也不是唯物的。
这句话的道理,比较重的还是“此花不在你的心外”,也就是强调“心外无物”,
不要被外面的物质迷惑了本心,欲望所求不要一味向外索取,
让自己的“心”强大起来,看到心中的花,看到万物的颜色,那“花”那“颜色”才会“一时明白起来”。
阿,好像好绕,算了,果然道是无名的,最好不用言传,最好顿悟,最好拈花一笑,最好渡过彼岸后便忘却渡船。
2018-2-12
铁乐猫
PS:我觉得可以配合《花名未闻》的片尾曲来食用。